導演:鈕承澤
編劇:曾莉婷、汪啟楠
演員:舒淇、阮經天、彭于晏、趙又廷
一開始,在看到這部片簡介和預告的時候,腦海中閃過的是2003年的Love Actually(中譯:愛是您,愛是我)。
先撇開Love Actually,回到《愛》本身吧。
電影剛開始的十分鐘,介紹每個人物的串聯方式讓我覺得新鮮,畢竟以國片來說,很少有這種運鏡手法,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多條故事線各自發展又彼此有交集的設定,在西方電影中經常可見,Love Actually、Valentine’s Day都是這樣的設定;至於國片,就我記憶所及,這樣的設定好像沒看過……(T_T:我看的國片不夠多……)
以故事線來分:
A組:宜珈(陳意涵)、小霓(郭采潔)、阿凱(彭于晏)
B組:柔伊(舒淇)、小寬(阮經天)、陸平(鈕承澤)
C組:馬克(趙又廷)、小葉(趙薇)
其中,宜珈和小寬是兄妹、陸平和小霓是父女、馬克和陸平相識。這部片就利用這些關係來串聯這三條故事線。雖然說是串聯,老實說趙又廷那條線感覺上可以獨自發展,和A、B兩組沒什麼交集。
看完後,覺得這是一部輕鬆、可愛、純情得有點跳脫現實的電影。至於是不是符合片名的《愛》,我想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就我自己而言,覺得這部片像是在呈現一些「現象」而非探討「愛」的內涵,不管是切入的角度或是剖析的深度,都稍嫌淺顯,不夠深入。
在親情、友情、愛情中,這部片主線是「愛情」,副線是友情和親情。
就親情的走法,當宜珈告訴家人她懷孕,家人的反應得到全場哄堂大笑,我覺得這樣有點跳tone非現實的喜劇呈現還蠻可愛的(只要不去想現實中的不可能)。反觀小霓、陸平這對父女,在親情的描述上就沒什麼著墨,只是呈現他們父女之間是有問題的。小葉單親媽媽和兒子的互動就是普通的呈現。
就友情而言,鎖定在A組,小霓、阿凱(彭于晏)是一對情侶,宜珈是小霓的好友,但一個酒後的擦槍走火,懷了阿凱的孩子,開始三個人的糾葛。當小霓知道宜珈和阿凱的事之後,衝突開始,但結束得……很跳tone,不知不覺間,電影走到後面,三個人又變成朋友,小霓向宜珈表示「可以做孩子的乾媽嗎?」,朋友問我這樣合理嗎?我只能說……也許現在的新世代有不一樣的思維。但是,我實在看不見阿凱的反省、小霓的原諒,一直到最後,看見三人一笑泯恩仇,又變成好朋友。也許…很多都暗場處理掉了吧,畢竟電影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沒辦法做太多舖陳。
重點的愛情,主要落在A組女模、富商和洗車廠小弟和C組都市新貴和單親媽媽上頭。在這裡,最精采的,是A組的舒淇與C組的趙又廷(^0^:好像在打擂台賽),舒淇的演技不用說,熟練到位,不愧是影后。另一個讓人拍拍手的,是趙又廷。老實說,在馬克這個角色的人物設定最單薄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厚實的演出,存在感相較其他主角鮮眼、強烈,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綜觀來說,《愛》這部片有像是將偶像劇搬到電影螢幕上的感覺。並不是說這樣不好,日劇電影版是常見的事,而《痞子英雄》、《犀利人妻》的電影版,也代表臺灣正朝這方面發展,這樣的嘗試,我樂見其成。但與此同時,我想電影之所以為電影,有它透過兩個小時精準傳達一個主題或價值觀的目的性,否則不會那麼大成本、不會吸引觀眾花錢進戲院觀賞;換句話說,當今天嘗試將偶像劇或電視劇搬上螢幕時,是否需要更鑽研透過電影想要表達的事物,豐厚角色的設定、深化故事的內涵?
在《愛》中,雖然覺得故事主題模糊不清(清楚的只有B、C兩組),但在故事設計與拍攝上,可以感覺到國片正在摸索新的方向,這也意味我們的國片創作將愈來愈多元;雖然,相較於對這種多條事線交錯設計已熟稔的西方來說,這部片還很生澀、故事表達的主題過於淺顯,有點可惜。但跨出第一步的勇氣,值得我們給予喝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