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63_212028655491539_6360812_n.jpg




作者:卡洛琳.帕克斯特(Carolyn Parkhurst)

出版者: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5月底

卡洛琳.帕克斯特對於人性描述的細膩與真實,幾乎是讓我又愛又恨——真實的人性可以說是血淋淋又嚴肅沉悶的,但她就是能讓你著迷地看下去,一邊對主角的太人性咬牙切齒,很想摔書;一邊又為主角的太人性投射到自己心中的某一點或經歷感到如針刺般的隱隱作痛;又一邊被她故事中那一點點的懸疑吸引,與繼續看下去的魅力相比,閱讀過程中這種被刺痛、被透視的不悅顯得微不足道。

在她的第一部作品《巴別塔之犬》中,描述了一個深切思念亡妻的語言學家天方夜譚地想教妻子心愛的狗蘿麗說話,企圖找出妻子死亡當日的真相,意外地透過這樣的想法逐漸拼湊出妻子 的樣貌,以為自己深愛的妻子在探索中逐漸陌生——成功描寫一個喪妻之慟的男人,雖與妻子未因瞭解而分開,卻因為死亡發現自己對妻子的陌生,從傷痛到平復、 進而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方式,我想,蘿麗後來會不會說話已不是重點,這位語言學家藉由探索逐漸活了起來才是關鍵。

這次,《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描寫的是一個知名作家奧塔薇亞在失去丈夫與女兒後躲進自己的創作世界癒傷止痛卻忽略兒子的悲傷,導致母子間關係的僵化以及彼此的誤解。就在她意識到這一切,自發性地改寫過去出版的作品結局並計劃集結成冊出版名為《無名專輯》的新書時,她的搖滾歌手兒子米洛捲入的女友的命案,喚醒身為母親的自己,鼓起勇氣走向睽違八年之久的兒子,與他一起面對——不只是眼前的命案,還有丈夫與女兒死亡的過去,意識到自己悲傷的同時,她的兒子也同樣失去了父親與妹妹……

這本書是主線(主人翁奧塔薇亞計劃出新書、兒子米洛涉嫌殺害女友)的故事與副線(新書《無名專輯》內容),再加上一點米洛的小副線共三條線穿插呈現的走法。

主線的故事一如前述,卡洛琳.帕克斯特將一個遁入小說創作的母親和一個躲進音樂領域癒傷的兒子描寫得深刻且真實,特別是主人翁奧塔薇亞,沉溺於悲傷忘記自己還是個母親,一心藉由創作逃避現實的痛楚,忽略自己的兒子,導致母子疏遠,明白之後的懊悔、又不知怎麼做的迷惘不安,還有試著走向兒子的過程,一如《巴別塔之犬》,讓我看得又咬牙又刺痛,還是忍不住繼續往下翻。

奧塔薇亞準備出版的《無名專輯》中的7個故事——《我唯一的陽光》、《卡帕西亞號》、《人體切片》、《對流層散射》、《血色》、《聖餐的規則》、《泣兒橋》,每一篇原始結局與改寫後的結局相比對下,不難看出主角漸漸走出喪夫喪女的陰霾;特別的是,改寫出版的編排的順序是採倒敘法,從奧塔薇亞最新出版的作品到最初的作品,扣著讀者的心一步步往深處探索奧塔薇亞的內心,一直到《泣兒橋》,為原始結局感到震撼,又為改寫的結局知道奧塔薇亞真的走出喪夫喪女的陰霾感到欣慰。

而造成母子間最大衝突的《對流層散射》一書,一直到母與子久別重逢的頻繁,兩人間的衝突愈逼近緊繃的臨界點,才以「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浮上檯面,實在讓人眼睛一亮;至於它的改寫結局,主人翁奧塔薇亞尚未交稿,呼應了主線事件中奧塔薇亞還拿捏不到自己與兒子米洛之間該如何破冰相處、之後母子倆又會走向什麼局面的迷惘不安,可以說是作者巧心的安排,讓我忍不住想按她一個讚!

至於米洛的小副線,透過他的一小段話、歌詞,可以看出他對喪父喪妹一事的自責、悔恨、傷痛,以及認為母親責怪他,進而放棄向母親求救、轉向音樂創作尋找自我療癒之道的掙扎,因為篇幅不多,所以我才會說是小副線,但就連這一條小副線,也能從幾句話字裡行間中感覺到米洛的心情,實在是佩服作者對人性刻劃的功力與細膩度。

老實說,剛開始閱讀的時候,覺得它不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它的行文走法讓我不太適應(我看的書大多很正規Orz……),常會因為穿插的片段中斷主體故事的閱讀節奏,一時間有種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一直到我試著先看完主線故事再回頭看副線,回想主線故事與副線做對照,這麼閱讀完後,由衷地為作者的構思折服。

如果不習慣或不喜歡被中斷閱讀節奏的人,可以試試看我這個閱讀方法,可別因為本書特別的節奏安排錯失這本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七草/岑揚/呂希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